欢迎访问智文库网!

湖南景点导游词小学生作文5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湖南景点导游词小学生作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

  湖南景点导游词小学生作文(1)

  朋友们!现在我们开始游览金鞭溪。金鞭溪因溪畔有一金鞭岩而得名,全长7.5公里,游程约3小时。沿路主要景点有观音送子、金鞭岩、文星岩、紫草潭、千里相会、跳鱼潭、水绕四门等。

  许多旅游者坚持认为金鞭溪是世界上最美的峡谷,绝非过誉之词。关于对金鞭溪的评价,还是引用美国科罗拉多州女副州长南希.迪克为张家界的题词:“张家界美极了,太奇了。人说大峡谷神奇,(大峡谷就是号称自然界奇迹的美国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州大峡谷)我看张家界更是不可思议。”她认为张家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我将永远记住。”

  (龙虾花)大家注意路边的小花儿,这就是中外闻名的龙虾花,是金鞭溪的特产。秋天开花的时候,花朵由一根青丝吊着,风一吹,左右摆动,就像一只只真的龙虾在水中活蹦乱跳。更有趣的是,等到花籽成熟的季节,只要轻轻一碰,啪嚓一声,“虾籽”就会从您的手中“跳”出来,故不少人想采集花种传播,结果都大失所望。难道这花儿有灵性,不愿离开这人间仙境?

  (观音送子)请注意往左看,那座不起眼的小石峰,酷似一个人怀抱孩子远观前方,当地土人叫它“观音送子”。据说久婚不孕的夫妇,只要诚心在这里许个愿,就有可能如愿以偿。但究竟灵不灵验,还得靠自己体验。请问游客中,谁想来试试呀?

  (金鞭岩、神鹰护鞭)如果要问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标志景点,答案是现成的:金鞭岩。早在清代中期,一些文人就把张家界的峰林及百丈峡列入“永定八景”。其一叫“危峡啼猿”;其二叫“层岩涌塔”:“县西二十里青崖山,其前五山并立,层峙如浮图。中一峰更峻拔,上插宵汉,晴辉雪积,最擅奇观。”这里说的“其中一峰”,指的金鞭岩。八大景点张家界占其二,可见先人是有眼力的。金鞭岩相对高度380多米,拔地而起,直插云霄,无论你远看近看,正看侧看,都是一根刺破青天的长鞭!在金鞭岩左侧的那座岩峰,大家看多像一只凶猛的老鹰,勾嘴瞪眼,双翅略展,时刻警觉地守护着金鞭,人称“神鹰护鞭”。

  关于金鞭岩和神鹰护鞭,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秦始皇赶山填海途中,中了龙虾女“美人计”,赶山神鞭被偷换成假鞭的故事。从科学角度看,它们是由多组节理裂隙切割岩层后,经风化、崩塌而形成的。

  (醉罗汉)现在这里休息一下,听听土家民歌。大家看这座石峰,基座部分已崩塌成一个穹窿,山体上部则成俯视角度,就像一个僧人喝醉了酒似的,蹒跚欲倒,摇摇欲坠,故称“醉罗汉”。大家注意到没有,这座大石头,就是1983年的一个夏夜从醉罗汉峰下部崩塌下来的,这一事件,从一个方面证实了砂岩峰林形成的原因。

  (花果山、水帘洞)孙悟空的花果山水帘洞到了。并不是张家界人过于牵强,胡乱把西游记的事儿往这儿凑,实在是巧合,《西游记》剧组的导游杨洁及唐僧、猪八戒、孙猴子、沙和尚等饰演者,一见到这地方就十分肯定地说:外景地选遍全国,只有张家界才真正是《西游记》笔下的神仙妖魔世界。大家顺着我的指向往前看,左前方是带着僧帽,披着袈裟,嘴中念念有词的唐僧,紧跟在他后面的那座黑乎乎的石峰当然就是沙和尚了;神通广大的孙猴子半蹲在唐僧后侧手搭凉篷,正在观察敌情呢;猪八戒哪去了?不用说,不是贪吃贪睡,就是偷偷找小女子搭讪去了,花心去了。

  (文星岩)大家请看左前方,那认石峰是不是极像鲁迅头像?鲁迅先生是文坛巨星,因此,人们把它叫作“文星岩”。鲁迅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是空前的民族英雄。诗人臧克家写过一首纪念鲁迅先生的诗叫《有的人》,开头两句是: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仍活着。鲁迅先生一直活在中国人民心里,也活在中国湖南张家界的金鞭溪畔。有人说很象高尔基。是鲁迅也好,是高尔基也好,反正都是世界文坛巨星。

  (紫草潭)这就是有名的紫草潭了。大家看,潭水清沏,一片空明,就跟唐代柳宗元描绘的小石潭一样,“潭中鱼可百数头,皆若空明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边潭底石块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辨呢!

  大家注意观察这座石桥,是自生桥?还是人工桥?大家看看刻在桥上的打油诗:天降十位巨灵,各持金鞭一根,只唱一声哟嗬,紫草潭上桥横。这石桥宽2米、长4米、重6吨,它是1983年十位桑植石工架的。按常规,6吨重的巨石要架往4米宽的水潭之上。非有起重吊装设备不可,但在那时候根本没这种可能。那么十位民工是怎样把它弄上去的?原来很简单,架桥的设备就是十根钢钎!

  靠左这条溪,叫沙刀沟,是一条荒无人烟的大峡谷,沿途有石塔斜影、五将拜师、小天门、百鸟乐园等佳景,从这条沟可直上袁家界,再去天子山,也可去杨家寨。

  (千里相会)有缘千里来相会,万水千山总有情。看,披甲佩剑的阿哥风尘仆仆赶来,风情万种的阿妹情意切切赶来,来不及抖落挂满眉毛的露珠,来不及拂去缭绕鬓角的云雾,就这么含情脉脉,热切难耐......造物主简直就是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将最动人的瞬间定格成一种永恒。望郎峰是如此,夫妻岩是如此,千里相会同样如此:爱情让时间溜走,时间却没能让爱情溜走,云来在云里相会,雨来在雨里相会。人生百年,谁不渴望有缘“千年等一回”呢!

  (乱窜坡)左边这个坡,相传向王天子兵败后主力从这里撤退上袁家界,进天子山。这时,官兵追上来了,埋伏上的士兵一刀砍断葛藤,滚木擂石潮水般砸了下来,打得官兵四处乱窜,以后就把这个坡叫“乱窜坡”。从乱窜坡可以上著名风景游览线袁家界,那里有后花园、迷魂台、天下第一桥、天悬白练瀑布;还可以取道上天子山、进杨家寨。大家抬头看,就是这座孤峰,叫羊寨,那里是一片原始森林。

  (上腰子寨岔路)大家朝溪对面看,从那条石板路,可上腰子寨游览线。腰子寨四周为万丈绝壁,尤那登山的石栈道最是险要,是仅次于黄石寨的超级“观景台”。主要景点有老鹰嘴、兔儿望月、天桥、蟒松、鸽子花等。如果大家有兴趣,下次来张家界一定要去看看。

  (跳鱼潭)每年春天涨“桃花水”的时候,跳鱼潭的各色鱼儿从这里争相跳跃冲浪而上,潭因此得名。按民俗说法,这叫“鲤鱼跳龙门”。

  金鞭溪里有一种“娃娃鱼”,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类,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学名叫大鲵,全世界只有中国、日本、美国才有,因它发出的声音如同小孩啼哭,所以叫作“娃娃鱼”。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是著名的“娃娃鱼之乡”。国家在宝峰湖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大鲵救护中心。

  (楠木坪)这地方叫楠木坪。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植物呈垂直性分布,金鞭溪一带主要分布常绿和落叶阔叶林,而主要树种楠木。张家界的楠木共有16种,如香楠、利川润楠、红叶枝楠、光叶石楠、虎皮楠、绒毛石楠、赤楠、大叶楠、蝴蝶楠、竹叶楠等,尤以香楠为最珍贵。张家界还有一种奇异的楠木。

  一年,林场场长刘开林采伐了一株楠木,锯成板子准备做箱子,却意外发现板子上有十分奇特的纹路:有山峰、有流水、有小草、有花朵、有太阳、有月亮、有飞翔的小鸟,有奔跑的野兽。有人说这些象形的花纹是周围环境长期作用而形成的,便把它叫做“映花楠”。早在汉代,张家界的楠木就开始被朝廷征伐;明代定为贡品。汉正德年间(1515-1520),茅岗覃氏土司先后向朝廷进贡大楠木四百余根,修建被火烧毁了的宫殿,土司王因此被皇上提拔,并为覃氏赐派,历史上称为“覃氏御派”。

  朋友们,十五里金鞭溪快要游完了。武陵源号称“峰三千,水八百”,“三千翠薇峰,八百琉璃水”。而水又以金鞭溪为代表,民间称久旱不断流,久雨水常绿。而且,金鞭溪的水,用来洗澡不须香皂;用来洗头不须洗发膏;用来洗衣服,不须洗衣粉。美国科罗拉多州副州长南希说:金鞭溪若卖空气,绝对是一笔不可估价的收入!

  (水绕四门)金鞭溪流到这里,同龙尾溪、天子溪、矿洞溪一道,四水交相穿行于东南西北四道山门,并共同托出了一个风景秀丽的沙洲。沙洲名叫天子洲,是当年向王天子称王建天子国的地方。你们看,对面一排三座石峰,与四周林立的几十座石峰,古称“签筒、笔架、万岁牌,四将军岩”,相传都是向王天子留下来的。

  水绕四门是一块风水宝地,相传汉留侯张良就葬在这里,大家往左上方看,传说那座山头上就是张良的古墓遗址。民族学家龙炳文这样写道:“踏遍青山寻古人,四门水绕得佳城;香炉岩上旧土堡,汉代留侯张良坟。”

  199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来考察的两位官员,走完金鞭溪,一路上极少讲话的桑塞尔博士终于讲话了,他说:清澈的溪水,完好的植被,这么长的地段没有人烟,这在亚洲是少见的!

  水绕四门呈辐射状与各景区、景点相连。往右可乘车经龙尾巴村去张家界公园或下山进城;往前可乘车去十里画廊,去天子山索道站,去军地坪、黄龙洞和宝峰湖。

  湖南景点导游词小学生作文(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滴水洞是主席别墅,位于韶山冲西边的角落里,与主席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风光与滴水洞一号等建筑组成。

  滴水洞长约2.8公里,洞内有小溪,曲曲弯弯,幽壑口朝东北而开。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夹杂着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种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长着。这里的珍贵林木有银杏、女贞、铁树等30多种,这里的花卉有映山红、腊梅、芙蓉、月季、菊花等上百种,这里的珍贵药材有金银花、甘草、沉香、白果等20余种,境幽景优是滴水洞幽壑的一大特点,人在景中如置身仙境。无论你哪个季节来到这里,都有别处看不到的景色,看吧,春季这里是花的海洋,漫山遍野盛开着瑰丽斑澜的野花;夏季这里绿荫满目,林木葱茏搭起一块苍翠天地;秋季则苍翠映衬着殷殷红叶,让你禁不住发出杜牧那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咏叹;冬季这里则是一片洁白的天地,白雪覆青松,银色中闪烁苍翠,更能让你享受到另一番滋味。

  龙头山沟坨中葬着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是滴水洞南侧的高山,因状似龙头而得名。滴水洞一号楼南面龙头山壁上,塑一龙首,有山泉淙淙滴下,人们称其为龙涎,即为龙头山渗出的泉水。

  虎歇坪位于牛形山上,与龙头山隔滴水幽壑相对峙,此坪地势奇伟,立于坪上可远眺韶山冲百里之景。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葬于此处,这里原名称为大石鼓,后更名。据说此处风水绝伦,是一块难得的宝地。自1932年起至1949年春,国民党曾派特务三次来掘毛泽东主席的祖坟,因当地百姓的保护而均未得逞。

  虎歇坪上,毛泽东祖父的坟墓已经修葺,且其旁边已建虎亭景点,在景点扶栏远眺,观感非同寻常。

  滴水洞一号楼是一个著名的景点,亦是滴水洞景区的主体建筑。它是一栋青砖青瓦的平房别墅,看上运河朴素且大方。这栋别墅很出名,其原因就是1966年6月18日至6月28日,毛泽东主席曾隐居在这里,住了11天。毛主席此次的行程颇为神秘,而且个中原因至今也不清楚。这种神秘的因素就促成了目前游客络绎而来的状况。

  一号楼现已辟为展室,内中有毛泽东主席当年住在这里使用过的办公室、卧室、会客厅、会议室等。办公室内有一张大办公桌,桌上有毛笔架、砚台。卧室素雅而洁静,主席的床极宽极长,卧室中还有两张书桌。会议室比办公室大,毛泽东主席曾在此开会,会议室与餐厅相连。娱乐室正中放乒乓球台,墙上有很多照片,内中有毛主席握球拍的照片。此外,还有防空洞,具有防震、防毒、防核爆等功能,此洞伸延进虎歇坪山岩中,长100米左右。

  衡山旅游景点介绍 ·张家界旅游景点介绍 ·南岳大庙旅游景点介绍 ·天心阁旅游景点介绍

  滴水洞景区目前颇得游人青睐,每天来这里游览的人都很多,已逐步发展成与韶山冲景区齐名的景区。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湖南景点导游词小学生作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 ,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 ,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这个“寿”字有点像什么?是不是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藏龙”的意思吗?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请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台的全貌。赫曦台在古代实际上是一具戏台,现在台前台后的壁檐上,还有不少戏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赫曦台同时也是清代书院学子们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所,看来,古代的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只会摇头晃脑苦读诗书,而不懂得娱乐。

  (大 门)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复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以成为一付对联,而且也对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这两句了。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复制的。

  请大家看安放在大门两旁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相传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了岳麓书院珍藏。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在书院的大门口呢?其实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书院是形式的私学,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书院的院长之所以被称为山长也就是这样来的。

  (二门)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未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教学斋•半学斋)

  穿过二门,我们便进入了院内,在左右两边,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它们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集体宿舍。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古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以及毛泽东等人均住在这里。

  (讲堂)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

  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块匾:“实事求是”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这是后来重新制作的。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17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校长手谕“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在教育制度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校训起到了辨别方向的作用,并对这里的学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更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上升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原则。现在,“实事求是”已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进程中自理一切复杂疑难问题的的解决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伯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境界,原匾在战乱中散失,现匾为1984年根据康熙手迹重制的。

  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北宋时期,理学在洛阳传播,后来,福建学者杨时到洛阳向程颢、程颐兄弟学习理学,到程家门口时,天正下着大雪,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不敢入内惊扰,就站在门外雪地里等老师醒来。直到老师醒来,他才上前去请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经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和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的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同时也成了理学南传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朱熹、张栻的理学思想是直接继承于杨时的,所以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思想是理学南传的正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就连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古代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带蒲团,席地而坐,以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也显示了老师的威严,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不由得我们产生了敬意,这种渗透着人文精神的讲堂就使我们更加感到亲切了。

  在讲堂里,存有不少的对联 ,这些对联多为表达个人的志向、称颂书院或者讲明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大家请看一下这幅对联,它是清代书院山长旷敏本所撰,上联是:

  是非审之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太极悠然可会

  下联是: 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对联的意思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我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去说吧,得和失听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当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对联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清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请看这块“岳麓书院学规碑”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校规,为清乾隆年间所刻,共有9行18条,其中前9条是讲如何为人,后9条是进如何为学的。江泽民总书记1993年3月16日参观岳麓书院的时候,曾认真地阅读了碑文,认为部分条款对于今天的学生仍有借鉴作用,离开的时候,还特地托有关部门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经注意到了,在讲堂里有4块大字石碑,上书“忠、孝、廉、节”,为朱熹所撰,现在我们所见的是清道光年间山长欧阳厚均重刻的,每块高213厘米,宽131米,字高169米,宽122米一般像这么大的石刻汉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单个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讲堂也因此又称为“忠、孝、廉、节”堂,“忠、孝、廉、节”四字,实际上就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分别是:“整、齐、严、肃”与“忠、孝、廉、节”碑相映衬。

  (御书楼)

  好的,讲堂的讲解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

  可能有人会问了:御书楼不是在讲堂后面吗?自私到了讲堂往前就没路了?大家请跟我来,其实路就藏在讲堂屏壁后面,你会发现后面其实别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的,在历史上,皇帝数次赐书给书院;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民间收集,以及地方官员、士子名绅以个人的名义捐赠的,后一个来源就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者自己刻书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书楼及里面的所有藏书都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的。现在的御书楼藏书已超过5万册,不过它不对外开放,只是作为图书馆代书院的教研人员及书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轩•时务轩•三绝碑)

  参观守御书楼,我们来到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百泉轩,因为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处而得名。在宋代,这里是山长的住处,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经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就是吃饭、睡觉都离不开这里,这主要是因为百泉轩前面有一个优美的园林,书院八景中,其中就有两景在园林中,分别是“碧沼观鱼”、“花墩坐月”。

  穿过园林后,我们便来到了时务轩,时务轩是为了纪念清未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修建的经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强,为了配合维新运动,同时也为了推进湖南的新政,在谭嗣同等人的活动下,终于获得朝廷的批准,在长沙小东街设立了时务学堂,由梁启超在此主教,主要传播变法的理论,娈法运动失败后,时务学堂被迫停办,改为求实书院,后改为湖南大学堂,次年并入岳麓书院并发展成为今天的湖南大学,逃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22年回到长沙后,到小东街寻访时务学堂旧址,那时,距时务学堂的创办已经有26年了,原址已改为旅馆,房屋虽在,但已面目全非,旧时的学生和老师们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伤心,于是提笔写下了“时务学堂旧址”以示纪念。经过抗日战争以及的浩劫,梁公的手迹终还是到了这里,并且制了碑刻,以示纪念。

  在时务轩的旁边就是麓山寺碑,也称“三绝碑”。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记录的内容为麓山寺的历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写并且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绝碑”之称,又因为要邕曾当过北海太守,因此这块碑又有“北海碑”之称,人们常称其为“北海三绝碑”。

  因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历代想得到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来拓取,因方法不对,使这一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文庙•祠堂)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文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这就是大成殿,为什么要称“大成殿”呢?因为孔子是天下 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来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国各地文庙的主体建筑均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文庙的建筑与刚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明显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颜色不同,文庙所采用的颜色是金黄色,与故宫的颜色是一样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黄色是古代皇家专用的,民间不得使用,而文庙却是个例外,其建筑级别也同宫殿,为别的,享有皇家礼的待遇,这也说明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尊师重教和国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龙,抗日战争时,大成殿被日本的飞机炸毁,只有这蟠龙幸存。战后,1946年进行修复,由于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修复工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来似乎缺少了皇家应有的气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这样的庙堂,他可能已经觉得十分奢华了,他老人家应该不会见怪的了。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湖南景点导游词小学生作文(4)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陈列!

  谈起马王堆汉墓,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驻足于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中,我相信愉悦的不仅是眼睛,还有心灵。下面,就请跟我一道,步入这历史与艺术的殿堂,去追寻2100年前中国文明的神奇与辉煌!

  前言

  (模型:马王堆汉墓墓坑)

  马王堆共有三座汉墓,按发现次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二、三号墓。其中,一、二号墓呈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的南侧。一号墓墓口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墓口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到墓底有20.5米深。自墓口向下有4层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墓中共出土漆木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保存十分完好的女尸。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存200余件文物。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位身高约1.85米、年龄在30岁左右的男性。

  (照片:马王堆汉墓外景图)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五里牌地区,距市中心约4公里。这里地势平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但是,根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这里是西汉初年长沙定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号曰“双女冢”。马王堆这座神奇古墓的墓主人究竟是谁呢?在未发掘之前,实为千古之谜。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现湖南省武警医院)决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仓库。为了配合基建,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掘,才揭开了这三座千年地宫的神秘面纱。

  (图片:一号墓墓室纵剖面模型)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墓室底部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椁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约为40厘米、重5000多公斤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时用夯锤夯实一次。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干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白膏泥学名叫做微晶高岭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较强的防渗漏和密闭特性。正由于当时采取了这样的筑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该墓的尸体、葬具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文物:纪年木牍)

  三号墓出土的这支纪年木牍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葬郎中,移藏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君”。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奋将随葬品及其一份清单递呈主藏郎中。主藏郎中收到清单后,先后对照实物一一唱读和验收,后将结果启奏主藏君。”在这支给墓主人去阴曹地府开具的“通行证”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的记录,经考证指的是汉文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这就是三号墓墓主人下葬的准确年代。

  走进軑侯家(文物:“利苍”玉印)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軑侯家族的墓地。从二号墓出土的“利苍”玉印、“軑侯之印”(铜印)和“长沙丞相”(铜印)来看,二号墓墓主人应该是代軑侯、长沙国丞相利苍。他生于战国末年,死于西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早年得苍曾跟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汉初他升任长沙国丞相,极力巩固中央政权,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于惠帝二年四月(公元前193年)以功再封軑侯。軑,是地名,在现在的河南省罗山县和光山县之间,食邑为七百户,与陈平、张良等万户侯相比,是个不太大的侯。但是,由于利苍在长沙国的独特地位,所以家族成员生前甘食美服,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死后也得到了厚葬。

  (图片:汉初吴氏长沙国及毗邻郡国疆域图)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创建汉朝后论功行赏,共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其中,秦番阳令吴芮因率领部下协助刘邦亡秦灭楚,被封为长沙王。当时长沙国包括有长沙、豫章、南海、桂林和象郡。其中南海三郡(今广东、广西)后来被南越王赵佗所占,豫章郡(今江西)实际上属于英布的淮南国,因此汉初长沙国仅占长沙一郡,比现在的湖南省略大。高祖末年,长沙国由于起着安抚百越的作用而成为翦除异姓王后一的幸存者,但是仍然深为刘氏统治集团所深忌。为了控制和监视吴氏,利苍作为刘邦的亲信,出任了长沙国的丞相,名为辅佐长沙王的“统众官”,实际上是朝廷的代理人、长沙国的直接统治者。

  (文物:“妾辛追”印)

  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伤心之痛,于汉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根据女尸和T型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中国警官大学的赵成文教授利用“警星-3人像摹拟复原系统”复原了四张軑侯夫人7岁、18岁、30岁和50岁左右的头部像,并制作了一个中年軑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文物:黄杨木梳、篦)

  辛追生前养尊处优,衣着打扮十分讲究。一号墓中出土的双层九子漆奁和单层五子漆奁中除装有胭脂、油彩、等各种化妆品外,还有铜镜、镜擦、粉扑、梳、镊、笰、环首刀等梳妆用具。镊用于修眉、笰用于上妆。出土时笰毛的部分染为红色,很可能是胭脂。请特别注意看黄杨篦子。它好象刚做不久似的,刨削光整、分齿均匀,非常精致,宽度仅仅5厘米,却有74齿,比现在一般的篦子还要精细。它是用什么样的工具制作的呢?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复制品:驻军图)

  三号墓墓主人是利苍的儿子、第二代軑侯利豨或其兄弟。根据纪年木牍记载,他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年仅30多岁。从三号墓中不仅出土兵器38件,还出土了一张军事地图——《长沙国南部驻军图》。高后末年,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发兵攻打长沙国南部,随即汉王朝及长沙国派兵征剿。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汉文帝初年。《驻军图》的出土说明墓主人是长沙国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而且曾经参与指挥过这次战役。图的方位为上南下北,与现在地图的方位正好相反。散落图中各处的圆圈,它们代表的是里,相当于现在的村落;四方框表示的是县城;兵营则画成多种不规则的形状;在整个防区的中央、几支河流的汇合处设有的指挥部,以三角形来表示。整个防区内,在指挥部的前面、左面和右面驻守有六支,分二线部署兵力,并依托三条山谷扼守南越国进入长沙国内地的通道。由此可见,当时长沙国南境驻军采取的是凭险固守的姿势。图上军事部署之严密、地形利用之巧妙、对各军事因素思虑之详审,都充分说明了由于长期战争的实践,汉初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照片:一号墓云纹漆鼎内残存的“藕片”)

  从一、三号墓中出土了大量饮食器具、食物标本等,西汉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可见一斑。令人惊讶的是当我们打开一号墓出土的云纹漆鼎时,竟发现里面盛有2100多年以前的汤,而且在汤的表面还漂浮着一层完整的藕片。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藕片内部纤维早已溶解,出土后与空气接触,再加上起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震荡,藕片迅速消失,全部溶解于水中了。地震工作者认为,这一现象说明,2100多年以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过较大的、有破坏性的地震。

  (浮雕:导引图)

  这是从三号墓出土的一张世界上现存早的医疗保健体操图——《导引图》。所谓“导引”,就是疏导气血、引伸肢体,是一种以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方法。图上绘有44人,每人动作各不相同,旁边都有题字。根据残存的31处文字说明来看,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描绘运动的姿态。请看第三行顺数第四人:这是一个妇女正手拿一根长棍,弯腰下俯,使双手呈直线状极力展开。图像旁边题有一行字:“以丈通阴阳。”“丈”通“杖”,指图中的棍棒,它说明这个动作可以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第二类说明运动所摹仿的动物姿态。例如:行第四人双手向上斜举,翻身向下,两眼注视下面一个像盘子的东西。难道不像一只挥舞着大刀的螳螂正扑向毫不知情的蝉吗?这个动作和武术中的螳螂拳有些类似,实际上,猴拳、蛇拳、鹰爪功、螳螂拳等仿生拳类都是由这张图演变发展而来的。第三类则说明这种运动方法所针对的病症。如果您膝盖疼痛,可以按照第三行后一个人的动作:上身挺立、转体向右、下肢屈膝。图像旁边写有“引膝痛”。“引”就是用导引术治疗疾病,“引膝痛”就是说这个动作可以治疗膝盖疼痛。如果您想健康长寿,何不试一试这古老的导引疗法呢?

  湖南景点导游词小学生作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毛泽东故居游览。毛泽东故居在韶山,但“韶山”二字从何而来?‘韶’又是什么意思?让我为大家说明一下:相传舜南巡时,面对青山绿水,绮丽风光,命随从奏九章韶乐于此。自此以后,人们把舜帝演奏过《韶乐》的这个地方叫取名韶山。“韶”便是虞舜时的宫廷乐名。

  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冲,是一个狭长山谷,过往居住着600多户人家。现在浮现在大家眼前的这栋古朴的农舍叫“上屋场”,1893年12月26日,太阳初升的那一刻,中国国民的巨大领袖毛泽东同道就出生在这里。早在1961年3月,国务院就颁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成为我国主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韶山山水溢清气,旧居钟灵毓巨人”。奇特地政治上风和精美的自然风光,使故居成为众人瞻仰的革命圣地。自建国以来,毛泽东同道故居共招待中外客人近4000万,其中包含100多位我国党和国度的引导人、14位外国国家元首、30多位外国政府首脑及150多个国度和地域的来宾。

  故居的前面是荷花塘和南岸塘。毛泽东同志一生热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时“习武练艺”的地方。1963年11月,郭沫若参观韶山时,曾指着这口塘感慨地说:“毛主席是少时游池塘,老年游长江啊!”

  我们来看毛泽东同志故居。这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构造的典范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构造,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

  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将故居改建和扩建军,到1918年建军成现状,但屋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在父母逝世后又将弟妹带出去加入革命,故居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公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屋子,将它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必定水平的破坏,部分家具遗失。

  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了修缮,基础上恢复了原貌。大家今天看到的房子是按1918年的原状恢复的。这个时候是毛泽东家经济状态的时代,当时家里拥有这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是身为毛家宗子的毛泽东并未继续父业,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正比例; 大门顶端挂着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堂参观。这里是堂屋,前面提到的两家共用的堂屋指的就是这一间。它在南方是摆酒席、宴宴客人的处所,这里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这是神龛,是供奉神佛、祖宗用的。

  穿过堂屋这扇小门往后走,我们便来到了“退堂屋”。这个大锅是煮猪潲用的。右边的脚盆是用来洗澡和洗衣服的。毛泽东小时候经常在此辅助父母劳动,用水桶挑水。这个大水桶是原物。这是南方农舍一般都有的天窗,它用来透风、透气、采光,天窗下有暗沟,用来排水。

  接下来,我们参观厨房。请看这个炉灶,过去农家的灶多用泥砖、三合土等砌成,用不了几年就得重作。旧居复原摆设时,依据这里老人的回想复制了这口灶。1959年,毛泽东回来时,饶有兴致地观看锅灶,故居工作职员随即问:“主席,您有这口灶像不像本来的样子?”毛泽东点点头说:“这个东西没有,是现代的。”于是后来工作职员把围子撤了。

  这里是火堂。南方农家没有专门的取热。遇上很冷的气象,这上面有个挂钩,俗称炉膛钩,用来挂壶烧水的,过去农家没有热水瓶,客人来了,马上打过来水烧起来。当然这里也可挂吊锅,用来煮饭,冬天全家围坐一团边吃边聊,那可是热气腾腾的呢!1921年春,毛泽东在筹建 *** 的进程中,回到韶山。当时他的父母已经去世。2月15日是毛泽东母亲的诞辰,那天晚上,他邀弟弟,弟妹及妹妹围炉烤火、拉家常。

  弟弟毛泽民一口吻讲到这里这几年遭遇到的灾害,毛泽东说,这些不只是我们一家产生的事,天下大多数人都这样,就叫国乱民不得安生,所以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在毛泽东谆谆教诲下,全家人相继分开故乡走上革命途径。在长期的革命奋斗中毛泽东又总是教育自己的亲人到艰难的地方去工作,到危险的岗位上去战役,一家先后有六位亲人勇敢献身,毛泽东的家庭成为革命家庭。关于这部分内容,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有专题摆设,欢迎参观。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此参观,懂得这些情形后说:“这个地方很有意义。”

  历数Google九大“阴谋疑点”; 请看下一间横屋。这里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但在这里也产生过不同寻常的故事。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 *** 动时,经常在这里召集一些父老乡亲,新开传奇sf网站,以下棋、打牌作保护,召开各种小型会议,向农民群众宣扬革命道理。1927年1月,毛泽东回湖南考核农 *** 动,再一次来到韶山。他在这里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骨干开调查会,懂得韶山农运情形,并对农运作了主要唆使,他所写的《湖南农 *** 动考核报告》这篇主要著作,其中一部分材料就是在这儿收集的。这张桌子和这里的凳子是当时应用的原物。1月9日毛泽东分开韶山去湘乡考核,当时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并讯问他何时再返乡。毛泽东眼看蓝天,寻思片刻,深情地对乡亲们说:“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须要几十年时光,再搞30年革命,反动派不打倒,革命不胜利,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果然,当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再返家乡时,分开这里已整整三十二年了!

  毛泽东父母卧室。1893年12月26日,中国国民的巨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出生在这里。这是毛泽东同志父母的遗照。毛泽东同志的父亲顺生生于1870年10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省、精明能干的农民,青年时代因负债过多而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一边务农,一边做些猪、米等小生意攒积钱财。后来,他购买地步,扩建房屋,基础上实现了自己的夙愿。1920年他因患急性伤冷病逝世,享年50岁

  。父亲的勤劳节省和气于持家理财为早年毛泽东外出读书供给了必定的经济基本。毛泽东母亲生于1867年,她是一位勤劳仁慈、聪慧贤惠的农家妇女。她性格平和,富有爱心,经常救济四周贫困的乡亲。父母亲劳动听民的精良品格对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影响很大。1959年毛泽东看到母亲这张照片时说:“我还是挺像我母亲的。”他注视很久,然后又说:“要是现在就好了,要是现在就逝世不了。”大家看到的这张陈腐木床是原物。

  这里是毛泽东的卧室。墙上的照片是毛泽东和母亲及两个弟弟1919年春在长沙的合影。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去长沙治病,所以他们母子四人才有机遇留下这一的一张合影,毛泽东的母亲就是这年10月逝世的。这张可贵的照片由于毛泽东外婆家的收藏而幸存下来。

  这里是毛泽东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毛泽东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毛泽东天资伶俐,又热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他经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忧,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屋子里刻苦攻读,1.76传奇私服发布网。在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后,毛泽东发明了一个奇异的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好汉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述过拿锄头劳动的农民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终于找到了答案。本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农民的,毛泽东很为农民不能上书而打抱不平。后来,他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主意,毛泽东极为赞成,并且燃起了复学的欲望。

  毛泽东卧室上面是一个小阁楼。1925年毛泽东回来开展农 *** 动,在楼上开过机密会议。在实际奋斗中,毛泽东培育的积极分子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佩参加了中国 *** 。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楼上举办了进党宣誓仪式,树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神福轩担负任支部书记。这五位同道后来为革命勇敢献身。

  请持续往前参观。这是毛泽东家放农具的处所。毛泽东六岁开端加入劳动。13岁到15岁,因家里缺少劳动力,他便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毛泽东正式当过两年农民呢。这里放的水车石磨等都有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这间小屋是碓屋,这里有加工大米用的推、碓和风车。1959年,毛泽东在这里亲身为罗瑞卿等表演如何应用碓,他说,他本来就做过这种劳动,这是一种较沉重的活。这是谷仓。旺盛时,毛泽东每年多能打食粮80担,除自家用往30余担外,食粮还有剩余。这里是牛栏,距离。这是柴屋。毛泽东小时候经常辅助家里放牛、割草、打柴。

  这间是毛泽东小弟弟毛泽覃的卧室。毛泽覃生于1905年,13岁就追随哥哥毛泽东到长沙读书,1923年参加中国 *** ,长期从事党的政治和军事工作。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中心苏区保持游击战斗,曾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4月,在瑞金东部的一次战役中,不幸中弹,壮烈就义,时年29岁。1983年邓小平同志来到故居参观,当他看到与自己在江西同命运共患难的战友的遗像时,久久注视着,深情地赞叹道:“毛泽覃是个好同志!”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毛泽民的卧室。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生于1895年。1921年春,毛泽东回家教导亲人干革命,重点是做毛泽东的工作。由于毛泽民当时已成家。但毛泽东教导他,为能只看到自己这个小家,应当看到大家,想发、到大多数人的苦楚。毛泽民在兄长的耐烦教导下,毅然舍弃小家,走上了革命途径。1922年,他参加中国 *** 。加入革命后他一直从事党的财经和后勤工作。1931年在江西,他担任过临时中心政府国度银行行长,长征达到陕北后,担负过边区政府公民经济部部长。后来,他往从事抗日民族同一战线工作,先后担负省财政厅和民政厅厅长。1943年被军冷躲盛世才杀戮,时年47岁。1991年江泽民同志参观到这里深情地说:“毛主席一家很了不起,为革命作出了宏大的贡献”!的确,除了毛泽民、毛泽覃,主席一家还有四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性命。

  毛泽东故居室内参观完整了,请大家到屋后参观。这时是毛泽东小时候劳动过地的处所。毛泽东从小酷爱劳动听民,同情穷苦民众。有一年秋收时节,父亲毛顺生在这块坪上晒满了谷子。中午时分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农民们都忙着整理自家的谷子。毛泽东看到邻居毛四阿婆一个人抢收谷子有艰苦,马上跑到她的晒谷坪帮她收完谷子,然后才回到这里抢收自家的谷子。可是,自家的谷子早已被雨淋湿,还被雨水冲走不少。父亲回来后很气愤。他向父亲说明说,人家很苦,还要交租,丧失一点不得了,我们家里,自然没关系些。大家从这普通的晒谷坪上可以领会到毛泽东同志关怀国民疾苦的巨大的风范和睦度。

  坪下面是毛泽东家的稻田。小时候,毛泽东常在田里辅助插秧、除草、扮禾、他对这片土地非常熟习,直到1959年,他还指着这片稻田告知同职员说:这片田,下面的好些,产量高些,上面的差些。盼望毛泽东的参观、拜访能给你留下美妙的回想。


相关文章:

1.湖南导游词五篇

2.湖南导游词

3.最新的湖南概况导游词范文

4.一些湖南的导游词

5.湖南导游词怎么写

6.湖南导游词

7.关于湖南的景点导游词

8.湖南长沙导游词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